欧盟对中国加征电动汽车关税,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有哪些?

欧盟委员会公告,对比亚迪、吉利、上汽集团三家被抽样的中国生产商分别征收17.4%、20%和38.1%的反补贴税;对其它参与调查但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缴纳21%反补贴税;对中国其他不配合调查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缴纳38.1%的反补贴税。此外,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。

欧盟现有关税为10%,这意味着相关电动汽车制造商或面临最高近50%的总关税。

图片

作为继美国对自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征收100%关税之后又一重大风向性动向,此消息一出随即牵动中欧乃至世界政经学各界。那么,欧盟此举的动机是何?又将产生什么影响?

挥舞关税“大棒”并保留空间

在推进对华电动汽车加征新关税进程中,欧盟的动机并不那么名正言顺。

欧盟副主席玛格丽特·希纳斯(Margaritis Schinas)表示,初步调查结果显示,中国汽车生产受益于“不公平的补贴,这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经济损害的威胁”。

然而,德国著名汽车经济专家杜登霍夫(Ferdinand Dudenhöffer)表示,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并不在于欧盟所批评的国家补贴,而在于中国目前庞大的工业部门的规模经济。“因此,中国生产的汽车的成本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所提供的‘天然’竞争优势,而不是欧盟所说的‘不公平’优势。”

某种程度上,欧盟对比亚迪、吉利、上汽集团进行抽样“调查”,颇有“枪打出头鸟”的成分。

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车企海外销量为468万辆,其中上汽集团出口量以120万辆的规模排名第一。在英、法、德等欧洲十三国的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,上汽集团2023年以24.28万辆的规模同样位居第一。吉利和比亚迪则分列第二和第三名,销量分别是2.24万辆和1.59万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荣鼎智库数据显示,去年欧盟进口的中国制电动汽车金额达100亿欧元。加征关税预计将使税收增加数十亿欧元,这笔资金将计入欧盟财政预算。

然而,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,也将对欧洲汽车产业造成损害,并将使欧洲在2035年达成净零碳排的目标蒙上阴影。

杜登霍夫表示,加征关税将大幅提高德国电动汽车的价格,不仅会使德国消费者无法购得价格划算的电动车,还会对宝马、奔驰和雷诺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清洁能源转型造成不良后果,德国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进一步下滑。

彭博新能源财经电动车研究团队负责人奥多诺万则直言:“保护汽车制造商免受竞争,阻止消费者购买负担得起的电动车,既不会帮助他们实现气候目标,也不会帮助他们的国内产业。”

目前,德国、瑞典、匈牙利、捷克和斯洛伐克因不同原因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,而法国和西班牙则坚持要征收,以保护本国制造商。

其中,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,“作为一种政治工具,关税始终只是最后的手段,而且往往是最糟糕的选择”。德国联邦交通部长维辛警告,欧委会的惩罚性关税将打击德国企业及其顶级产品。同时,德国宝马、奔驰、大众等汽车厂商也一致反对加征关税。

在欧盟内部,推动反补贴调查最积极的是法国。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燃油车和电动车市场的竞争中,法国都被远远甩到了身后。对中国电动汽车调查并加征关税,法国受到的冲击不大。而由于德国车企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,在遭受加征关税的冲击后,就给了法国汽车业机会。去年9月,法国公布过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:到2027年,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,纯电动汽车销量增加四倍,达到每年80万辆。

进一步来看,在当前国际形势下,欧盟官员在电动汽车关税尺度商要权衡的不只是贸易、气候生态等因素,还得考虑欧洲内部多元的政治生态、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分裂态势。

此外,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向英国广播公司(BBC)分析称,市场通常将50%关税视作一个门槛,如果关税过于激进,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报复行为和矛盾升级。

由此看来,欧盟没有对中国电动车下绝对重手,保留与中国进一步斡旋的外交空间。

按照欧委会的说法,其与中国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,以寻找可能的解决途径。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,加征关税将于7月4日左右实施。另据报道,除非欧盟国家中的绝对多数(占欧盟人口至少65%的15个国家)在11月2日前投票反对此举,否则这些关税将从7月4日起暂时实施,并从11月起正式实施,届时可能会征收通常为期 5 年的最终关税。

美国智库荣鼎咨询的研究显示,想要通过关税来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产生明显限制,欧盟所征关税必须达到40%至50%的区间。不过,欧盟目前正根据WTO规则评估潜在征税措施,规则对关税的要求范围是15%至30%。欧盟在历史上征收的反补贴税平均为19%。

凯投宏观首席欧洲经济学家安德鲁·肯宁安表示,欧盟的决定标志着其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,因为尽管欧盟经常对中国采取贸易防御措施,但却从未针对如此重要的行业这样做过。

不过,虽然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进口施加关税壁垒,却没有对车企在欧洲内部的生产线下手。而这也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加码进军欧洲市场的重要突破口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,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(联系QQ:26887486),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uangheauto.com/article/42/41115.html